《古代汉语(上)1537》22秋在线作业1-00001
------------------------
1.“君爲我呼入”句中的“爲”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2.“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其中的“講”应解释为( )
A.讲究
B.精深
C.研究
D.教授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3.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B.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管仲,世所謂賢臣,而孔子小之。
D.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4.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
A.所殺大臣,多吕后力。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C.諾,恣君之所使之。
D.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5.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
A.射之,豕人立而啼。
B.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D.踵門而告文公。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6.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
A.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C.姜氏何厭之有?
D.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盗跖之所築與?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7.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
A.無乃爾是過與?
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8.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
A.《切韵》
B.《廣韵》
C.《平水韵》
D.《中原音韵》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9.下列四句中,“诸”作为“之于”的合音字应是( )
A.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B.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C.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D.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0.下列各句中,“焉”的意思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的是( )
A.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B.姜氏欲之,焉辟害?
C.我二十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D.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1.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
A.森相肉
B.屋前臣
C.向陟门
D.美家库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2.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Dān yú;Kě hàn
B.Chán yú;Kě hàn
C.Chán yú;Kè hán
D.Dān yú;Kè hán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3.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
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的“莫”字,其詞性是(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5.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6.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田 末 牧 特
B.魚 本 孟 恭
C.人 上 逐 甦
D.刀 刃 亦 泪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7.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8.“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其词性是( )
A.形容词
B.副词
C.名词
D.动词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9.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 )
A.奚何来
B.戒尖舟
C.出走见
D.即休飞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20.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A.钟鼎文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
1.下列各项说法中错误的有( )
A.“德之不俢,學之不講”中的“講”是“研究、討論”的意思。
B.“不慎不咎,不悱不发”中的“愤”是“愤怒”的意思。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中的“危”是“危险”的意思。
D.“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中的“时”是“探察”的意思。
E.“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之呼?”中的“亟”是“疾”的意思。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C,E
2.下面各句,用有通假字的有( )
A.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
D.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E.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B,C,D,E
3.下列各句中“其”做语气词是的( )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也。
D.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呼!
E.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D,E
4.下面的形符,表示的意义与行走有关的有( )
A.辶
B.行
C.彳
D.走
E.足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B,C,D,E
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意动用法的是 ( )
A.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C.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也。
E.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C,D,E
------------------------
1.古代汉语就是指文言文。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何厌之有:有复指代词“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3.“振长策而御宇内。”中的“策”是“政策”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4.“消息盈虚,终则有始”中“息”用的是本义。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之来”“使之安”。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狱”是监狱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7.“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山,谷,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8.“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也。” 贵、贱: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9.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怪: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0.“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是许慎给指事所下的定义。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1.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表示工具。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3.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的字。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4.“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中加点一字是“干肉”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5.清代王引之的虚词专著《经传释词》主要解释虚词的特殊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6.“爪牙”一词在古代是褒义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7.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虚词,无实意。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8.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有密切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义。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19.“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中“妻子”是一个偏义复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
20.能愿动词和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请点我要此答案,或联系QQ